综合另类|激情三级hd中文字幕|精品成人毛片一区二区视|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亚洲国产欧美91

咨詢電話
028-87314586

學術前沿
咨詢電話
028-87314586

中國奧爾夫音樂教育

地址:
郵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學術前沿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前沿

從首屆中國奧爾夫教育大會反思西藏音樂教育

2019-03-15

文章來源:中國民族博覽

文章作者:黃漢瑜(西藏大學

 

【摘要】首屆奧爾夫教育大會于 2017 年 7 月在四川成都舉行。大會圍繞著本土化的原本性藝術教育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坊展示、研討會和論文分享等活動。筆者根據對所參與的三個典型的課例進行解讀和分析,并結合西藏音樂教育現狀進行反思,提出問題及解決辦法,希望為西藏音樂教育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奧爾夫;奧爾夫教育大會;本土化;原本性的藝術教育;西藏音樂教育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卡爾·奧爾夫(Carl Orff,1895-1982)創立的。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從人出發。” ① “節奏訓練、律動、歌唱、語言節奏、樂器合奏和即興創作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 ②


20 世紀 80 年代,奧爾夫教學法由廖乃雄教授引入中國進行傳播,隨之風靡全國,進展得如火如荼。在學習吸收的過程中,困難重重,甚至也走入了一些誤區。比如將奧爾夫教學法原模原樣的移植過來教學造成水土不服。隨著相關專家學者在學術界的傳遞與交流,音樂工作者的不斷實踐和探討,進一步促使奧爾夫在中國長足發展。到目前來說,人們逐漸明白奧爾夫想傳達給大家的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而不是單純的課例和方法。


2017 年筆者參加了在四川成都舉行的首屆奧爾夫教育大會。通過聆聽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講座研討會以及觀摩許多一線教師的課例展示,對筆者產生極大的啟迪。根據對幼兒、小學以及中高年級三個不同階段的典型課例即【奧爾夫體系中從模仿到創造的教學程序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啟示】、【成都市小學本土課程展示“敬茶歌”】、【中高年級音樂素養課中的中國民間音樂欣賞教學】進行解讀和分析,并結合西藏音樂教育現狀進行反思,提出問題及解決方法,希望為西藏音樂教育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首屆奧爾夫教育大會音樂課例展示有感



 

 

(一)從模仿到創造的教學程序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啟示

南京師范大學許卓婭老師的關于幼兒音樂教育的這門理論課程,包括理論探討和實踐兩部分,向我們解答了一個讓大家都很困惑的問題——為什么小孩子只會模仿而不會創造?其中一位老師說到:每到創造性活動的時候效果很差,我的動作一停下小孩子就不動了。就像許卓婭老師所指出的從模仿到創造是一個臺階式的過程。“所謂教學過程,是指教學活動的啟發、發展、變化和結束在時間上連續展開的程序結構。” ③ 運用奧爾夫之經典“學習階段說”這種科學合理的方法:模仿——理解——創造 / 運用——分析,能夠將課堂效果與價值發揮最大化,并自如地達到創造目的。

 

(二)語言音調在音樂課堂中的重要作用


成都市小學本土課程展示的“敬茶歌”是一堂實踐課程,通過教師與學員的互相配合和參與,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敬茶歌”各地都有,而這首啰兒調“敬茶歌”是四川成都市當地的民歌。從課例的選歌,到全程四川話的演唱與動作,及學員各自家鄉話加以改編等手段,無不體現出本土化的原本

性音樂教育內涵和特征。

 

首先,是運用民族五聲調式中 6、1、2 這三個音的任意組合來互相敬茶,與各位學員打招呼;學員同樣以 6、1、2這三個音的任意組合,配上家鄉話的“謝謝”來回答。其次,唱《敬茶歌》四川方言學歌詞,并做出與歌詞內容相對應的動作完成演唱。接著進行歌曲創編活動,根據中國傳統五聲調式創編出兩首新作品。最后,分成三個聲部進行合唱。其中,創新運用了一些方法和手段,包括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唱;加襯詞(喲嗬);使得合唱效果大大提升。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地方方言和民歌緊密結合的方法,使音樂課生動活潑,接近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這堂實踐課將本土化的原本性音樂教育得到了集中體現,值得學習!

 

(三)欣賞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從靜聽變為身體、感官共同參與


中高年級音樂素養課中的中國民間音樂欣賞教學,該課程對傳統民間音樂作品《金蛇狂舞》進行欣賞的教學,前期做了很多鋪墊,包括順口溜加聲勢的運用,樂器鑼、鼓、串鈴的敲擊配合。中期以鑼鼓隊形的變化為特色。全體學員以正三角形為一基本隊列,由諸多小組組成,兩組隊列在基本的正三角形隊列保持不變進行自由組合變形,如沙漏型、平行四邊形、金字塔型等,并根據各自隊列的形狀變化進行鑼鼓敲擊,產生出新的節奏。最后,播放出作品《金蛇狂舞》,大家把聲勢、樂器、空間移動都結合起來,與作品的節奏相互呼應,形成全員參與的熱烈場面。

 

中高年級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要求變高,其自身素養相對于低年級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突出重點和趣味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要求。其中,創意和作品內涵是老師需要考慮和斟酌的地方。例如:在此課例中,運用隊形變化創編新節奏是其創新之處。

 

 


二、

結合西藏音樂教育現狀進行反思



通過查閱相關西藏音樂教育現狀的書籍和論文等文獻資料后,筆者了解到,西藏各地區的音樂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都較為齊全,具有較高的水平,音樂課程在各中小學都得到了有效的開展。通過西藏音樂教育現狀的了解,加之對 2017年 5 月的第六屆拉薩市城關區小學音樂課的觀摩,筆者結合這次奧爾夫教育大會的參與的感受,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學生的創造性缺失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創造性的把握包括:“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④ 關于學生創造性缺失這個情況不只在西藏存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觀察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這一點并不難,但孩子就是不能產生出新的東西,這還是因為教學過程中缺少基礎訓練和對創新的引導。關于如何啟發、引導兒童創新的方法和需要遵從的規律,在許卓婭老師的課例中得到很好的解讀。


創新就是與原先不同,產生出新的不一樣的東西。但是要達到創新必須要讓孩子們知道原本的東西是什么。試想,若孩子都不知道 A 是什么,那又如何創造出 B ?當孩子模仿得有問題的時候,不能進行下一步,繼續舉例子并作示范,必須建立在孩子原有經驗上。當模仿階段順利進行之后,接下來的環節是理解,而不是心急地讓孩子們去創造。在孩子學會模仿的同時,他只知道抬抬胳膊動動腿,但是他并不知道為什么要抬胳膊動腿,這其中的規律或是順序他并不清楚。因此,理解 A 是很重要的,接著就可以進行創造 B 的環節。


最后,再將 A 和 B 進行整合分析,讓孩子明白和理解其中這堂課的用意。一步一個臺階的進行課堂教學,不斷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會讓孩子由內而外的產生喜悅和自信,特別是在兩人合作或是團體活動中,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和集體認同感。


(二)音樂課上缺少樂器的使用

音樂課上除了必要的歌唱舞蹈之外,使用樂器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樂器可以代替人聲,各種樂器有規則的配合與互動,可以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來充實音樂課堂,達到教學目的。在西藏這片土地上,對民族樂器扎年琴、畢旺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還可以適當加入一部分奧爾夫樂器,如:雙響筒、三角鐵、串鈴、沙錘及鼓類樂器等。奧爾夫樂器具有易上手且輕便、快速進入演奏狀態的優點。


在實地觀摩中,筆者發現原本為音樂課堂服務的樂器反倒成為整節課堂的主角,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之前的音樂課堂對于樂器的使用太少。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全被樂器所吸引,甚至都無法完成本來的課堂要求和任務。如果學

生能夠使用一些簡易樂器,并發出有節奏、有音律的聲響,對于學生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音樂體驗和實踐。因此,音樂課上缺少樂器的使用,勢必影響音樂教學的效果。


(三)音樂課堂中音樂實踐活動欠缺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音樂實踐活動有很恰當的闡釋:“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④ 傳統的音樂課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后來逐漸明白學生是課堂的中心這一點,但仍然無法將這一點做好。音樂課堂是大家的課堂,氣氛是活躍積極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只是單純的坐在凳子上唱、聽、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學生的身體和思想要全身心投入,用原始的方法去感受和領悟。


首先是學生入座方式的變化,離開傳統的成排桌椅式,變成單層或雙層圓圈式。相比之下,后者沒有了桌椅的束縛,學生跟老師進行互動更為容易和便利。此外,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并不是不參與,而是老師需要提供進行音樂實踐一個環境或平臺。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舞蹈和樂器的加入外,奧爾夫的聲勢,體態律動都是讓學生們動起來的方法和手段。只有進行充分的音樂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們真正參與到音樂課堂,并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升華。


(四)、結語


本次大會集結了眾多專家、學者以及音樂教育工作者,大家相互交流學習借鑒,收益甚多。在這次學習過程中,注重親自參與,用身體去感受;注重訴諸感性,在精神上去理解;注重回歸人本,本土化的原本性藝術教育。只有借鑒學習國內外優秀教學教法,并結合藏族自身特點和優勢,才能使西藏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注釋:

①廖乃雄 . 論音樂教育 [M].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年 3 月。

②曹理,繆裴言 . 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12 月。

③尹愛青 . 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 [M]. 人民音樂出版社,上

海音樂出版社,2016 年 9 月。

④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https://wenku.baidu.

com/view/82bb346daf1ffc4ffe47ac8c.html。


參考文獻:

[1] 尹愛青 . 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 [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

[2] 廖乃雄 . 論音樂教育 [M].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3] 曹理,繆裴言 . 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黃漢瑜(1993-),女,漢,陜西漢中人,西藏大學研究

生在讀,研究生二年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fzw:sql="select top 1 * from sl_article where classid=57 and id<428 order by paixu desc,id desc" id="p1"} {fzw:p1:biaoti size="24"/} {/fzw:sql} 淺議奧爾夫教學法本土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