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地址:
郵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
《奧爾夫音樂舞蹈教室NO3》和 特教中心《特殊教育基地》
在北京正式掛牌
2013年10月19日下午三點,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奧爾夫音樂舞蹈教室NO3》、特教中心特殊教育基地,舉行正式掛牌儀式。
特殊教育基地落成得到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到場的嘉賓有: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妲娜、中央音樂學院原附中校長俞慧耕、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會員會副會長李燕詒、北京市東城區府學小學書記劉力軍、中國殘聯組織聯絡部彭冰泉、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孫英、中華女子大學學前系張倫、中國藝術家協會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李金剛、北京東方金子塔學校校長連凰岑、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博士尚永娜、周承溫、北京托爾教育聞曉、貝琳霍爾培育中心方羲輪等到場祝賀。
《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少年報》、《北京衛視》、北京87.6文藝臺“愛星滿天”節目等多家媒體朋友到場,對特殊教育基地給以了高度關注。
儀式開始,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妲娜為《奧爾夫音樂舞蹈教室NO3》和《特殊教育基》揭牌,標志著奧爾夫專業委員會《奧爾夫音樂舞蹈教室NO3》、特殊教育基地項目正式在樂海振聲藝術中心正式開始運營;樂海振聲藝術中心王振聲校長也給以了祝賀,他表示將與奧爾夫專業委員會進行長期合作,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中央音樂學院原附中校長俞慧耕老師介紹了十幾年在特殊音樂教育領域的經驗,現場的嘉賓被她的熱情和對特殊兒童的愛所紛紛感染;最后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王冰老師介紹了特教中心即將開展的項目,以及音樂治療在特殊兒童中的作用。
儀式最后,中央民族大學學習音樂治療專業的學生和老師共同表演了奧爾夫音樂節目《D大調卡農》,會場帶領全體人員一起互動----有的參與到合唱中,部分兒童參與演奏奧爾夫音條樂器,大家紛紛陶醉在美好的音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互動效果。
年近八十高齡的著名手風琴演奏家任士榮先生帶領三位盲人演奏手風琴,王振聲校長一起演奏同將會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會后家長們反響熱烈紛紛報名,希望報名參加音樂治療各項目。
在熱烈的氣氛中開幕儀式獲得圓滿成功!
《北京日報》和《北京青年報》分別在10月20日和10月21日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文字報道。
音樂關愛 未來
——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特教中心成立紀實
尚永娜
2013年10月19日,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特教中心在北京樂海振聲藝術中心舉辦了掛牌儀式。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妲娜、副會長李燕詒,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老校長余慧耕老師,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王冰副教授和多家教育機構、藝術培訓中心的負責人,以及幾十位特殊孩子和家長參加了此次掛牌儀式。《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少年報》和北京電視臺、北京文藝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做了現場采訪和追蹤報道。
在掛牌儀式上,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李妲娜會長深情地說,“音樂治療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年來得到了很多家長、老師以及媒體的關注和支持。如今我們終于有了一個自己的教學培訓基地,相信我們一定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幫助到更多的家長和孩子。”
八十四歲的余慧耕老師分享了十多年來她從事特殊音樂教育的經驗。她說:“我做了很多教學實踐和研究工作,事實證明音樂學習能使孩子更聰明。《北京晚報》記者采訪我,發出了相關報道后,一個智障孩子的母親聞訊找到我,說她生孩子時難產導致孩子腦癱,后來她選擇了讓孩子學習音樂,經過我們十多年的音樂訓練,2001年這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后來,越來越多特殊孩子的家長找到我要讓孩子學音樂,就這樣從2001年開始,我在中央音樂學院辦起了音樂啟智實驗班,當時一共13個孩子,最大的13歲,最小的6歲。我希望通過音樂啟迪這些孩子的智慧,從而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事實證明,在這個班級里,音樂治療課程給這些孩子們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開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是特殊孩子們學習和成長的一個平臺。我辦實驗班這13年來,一路走來風風雨雨起起伏伏,但我們的老師非常優秀,都是中央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專業非常棒又很有愛心和耐心的本科生、研究生;家長們也很了不起,一直堅持帶孩子參加學習,終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家長們一定要對孩子有信心,堅持堅持再堅持!要相信我們智障孩子的命運同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們同樣是祖國的花朵!”余校長的一番話擲地有聲、振奮人心,引發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掛牌儀式上,中央民族大學王冰副教授被任命為奧爾夫協會特教中心主任,此次活動也是由她親自主持策劃的。她感慨萬千地說:“我特別感謝命運的安排,讓我在十幾年前遇到了余慧耕、李妲娜、李燕詒這幾位好老師,他們的指引對我一生的事業發展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余慧耕老師,記得2001年啟智班開辦之初,那時她才七十多歲,她充滿信心地告訴我說‘再過十幾年,這些孩子們將會產生很大變化’。我當時真有點不太相信,但如今她已經八十多歲了,還活躍在教學前沿,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幫助特殊孩子,我覺得余老師就像一束陽光,身上充滿了正能量,給我了無限信心和動力。也特別感謝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的李妲娜和李燕詒兩位老師十余年來給我了許多無私的支持和幫助。啟智班開設過程中,因為我們的教室經常搬這搬那,孩子們也跟著東跑西顛,感覺總是不穩定。當時我就想:要是能給特殊孩子們創設一個更好的平臺,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開展更合適的音樂治療項目該多好啊!后來有幸認識了樂海振聲琴行的王振聲校長,他是個非常有愛心的人,我們的工作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各位老師、家長、嘉賓和我的學生們表示感謝!”
據王冰老師介紹說,大量實驗教學證明,音樂治療可以幫助兒童實現社會交往能力、身體協調能力、語言歌唱能力、聽覺能力、觸覺能力等。十多年來,她做了許多孤獨癥孩子的音樂治療,后來又做了一些智障孩子以及心理創傷孩子的音樂治療,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音樂,當然也包括特殊兒童。聽到音樂,這些孩子會唱、會跳、會笑、會參與樂器演奏等等。當然,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還是有區別的,比如音樂治療在進行音樂活動的前后,要對特殊孩子有一個評估,如上節課孩子跟教師對視了幾次,這節課孩子的身心狀況和各方面能力又發生了哪些變化等等。音樂治療師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去設計和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要進行音樂治療的干預活動。特教中心將分“小組”和“個人”兩種形式來進行治療,另外還有“融合教育”項目,這部分教學會招正常的孩子,主要是為了使特殊孩子盡量地融入社會,也讓正常孩子學會與特殊孩子進行正常的交往。一方面特殊孩子在音樂活動中與人交往更容易產生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培養正常的孩子有更多的愛心去幫助特殊孩子。他們還將重點推出的另一個項目是“奧爾夫音樂劇”。音樂劇是一種綜合藝術,孩子們在其中扮演角色,以音樂的形式展示戲劇的故事情節,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最后,特教中心還將推出一些免費項目,主要由學習音樂治療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為大家做一些公益性質的音樂活動。
接著,王冰老師介紹了特教中心的講師以及志愿者團隊。講師團隊包括中央音樂學院教師洛婷,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劉莉艷老師,以及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碩士讀芳等,她們分別從音樂治療或音樂教育專業畢業,有著豐富的音樂治療和教學經驗。特教中心的志愿者團隊有張弩副教授以及他帶領的李芬等八位樂隊成員,他們都來自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有著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很強的音樂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們擁有一顆慈悲善良、樂于助人的心靈。
揭牌儀式的第二個板塊內容是節目表演。首先由兩位特殊孩子王某某和畢某某共同演奏了鋼琴四手連彈《拉德斯基進行曲》。據余慧耕老師介紹,這兩個孩子10年前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啟智班學習,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了,王某某不但學會了彈鋼琴,還學會了拉手風琴,畢某某也是除了彈鋼琴,還學會了彈古箏。兩人的配合非常默契,演奏持續了4分多鐘,觀眾們心懷激動的心情,有的人眼中甚至泛著幸福的淚花……最終,他們完整而流暢的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接著,由中央民族大學的副教授張弩老師指揮八個樂手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演奏了一曲輕音樂,長笛、雙簧管、尤克里里、鋼琴、大提琴、音塊、中音鐘琴、低音鐘琴……一件件樂器逐一登場展示它們美妙的音色,人聲歌唱慢慢地加入進來,直到所有觀眾、學生和家長都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歌唱的隊伍當中,整個會場的氣氛瞬間變得莊嚴而神圣,特殊孩子們有的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有的張開了純潔無暇的眼睛好奇地看著大家表演,有的在沉思般靜靜地聆聽……熱心公益的志愿者們臉上洋溢著充滿愛心的微笑,嫻熟的演奏技藝充分地展現了音樂的藝術魅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人。
最后,是由年逾八旬的任老師指導、四位盲人樂手一起演奏的手風琴曲《小松樹》和《紅星歌》。四位樂手分別介紹了自己失明后和學習手風琴后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方式,感慨音樂給他們帶來的許多人生樂趣,接著集體演唱的原創歌曲《盲人的心聲》深深地觸動了大家的心靈。最后他們以一曲節奏歡快又充滿壯志豪情的《游擊隊之歌》變奏曲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我們不由得贊嘆“音樂改變生活”,音樂果真有著無窮的魅力!
據統計,我國0-14歲兒童人數是3.075億,其中殘障兒童人數為817萬,占兒童總數的2.66%。我們在此所指的“特殊兒童”通常指身心有缺陷的兒童,即視覺障礙兒童、聽覺障礙兒童、智力障礙兒童、言語障礙、肢體障礙、精神失調和病弱兒童等。在我國現行的視障、聽障、智障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各年級均設置音樂必修課。智障學校一般來說1至4年級音樂課每周3課時,5至7年級每周2課時,8-9年級每周1課時。對特殊兒童的音樂課一般進行以下四項內容:音樂欣賞、律動(隨音樂作表演)、器樂(用節奏樂器或簡單的旋律樂器進行合奏或獨奏)以及歌唱等(包括齊唱、簡單的輪唱、合唱和獨唱,低年級以歌唱和音樂游戲為主。隨年級增高逐漸增加其他內容,但各年級都要與游戲、律動、舞蹈等內容相結合)。
在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能夠體會成功感、生活的美感、存在價值感是個體發展根本的需要。音樂欣賞、歌唱、律動、音樂、游戲等活動形式對培養特殊兒童的認知需要和感知覺發展需要、情感需要、心理需要、溝通需要以及融入社會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他們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特殊性,在開展音樂教育活動時,對于音樂教育的目的、內容和實施方式都需要經過特別的設計和引導。這其中,用奧爾夫的理念和方法上音樂課成為音樂治療治療師們對特殊兒童選用的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于1924年創立的音樂教育體系。奧爾夫從理論原則、教材、教法及成功的教學實踐等都具備一個完整的音樂教育體系。他認為“音樂應該同其它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個性。這體系不是單純音樂的形式,它是動作、語言與音樂的一體化。兒童在其中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音樂創造的積極參與者。它簡單易行,接近于生活、自然及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的良師益友”。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出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音樂僅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是通過童謠、民歌、游戲、律動、歌唱、奏樂、舞蹈、神話、寓言、民間傳說、童話等等內容進行教學,去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并以低技術高藝術的手段,讓孩子們參與音樂活動實踐,在實踐中感受、體驗、創造。奧爾夫教學法注重教學過程,強調讓兒童們自己去做,至于做得如何,那是無關緊要的。它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條件去做,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個性。從奧爾夫的教育思想中,我們還能領悟出它的開放性特征,這是充滿活力的教學體系。中央音樂學院啟智班十多年的奧爾夫教學和音樂治療成果也足以證明,奧爾夫音樂課程有利于改善大腦功能,協調大腦左右半球,從而促進人的智力發展,所以常被應用于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奧爾夫還能改善和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能力,所以奧爾夫音樂治療也被廣泛地應用于特殊教育。
目前在我國,專門從事兒童音樂治療的機構和教師都非常急缺,每年音樂治療專業的畢業生也遠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特教中心的成立,不但為特殊兒童及家長提供更多專業的服務,也為音樂治療專業學生提供了實習和成長的平臺,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社會了解、接觸、關心和幫助特殊群體。讓我們共同關注和守望特殊兒童的成長,相信他們的世界也可以常與歌聲與微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