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地址:
郵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八月下旬《2001年奧爾夫音樂教育Orff—Schulwerk》暑期培訓班與大運會幾乎同期在清華大學校園舉行。來自全國20個省市160人參加,其中還包括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同行,學員中有高中師的教師(包括教授、副教授)、大中小幼教師、音樂治療、校外藝術教育教師,特別有數十名在校學生,從中師、專本科、到碩士以至博士研究生。這是這類師資培訓活動首次出現的群體,予示著師范教育改革正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接觸世界新信息。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小橡樹幼教培訓部特地邀請美國奧爾夫協會前主席、威斯康星大學教授朱迪邦德博士前來講學。 短短七天,學員們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除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語言、動作、歌唱、樂器演奏等媒介,領略了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理念。特別是朱迪教授的豐富的師資培訓經驗和嚴謹、清晰的教學模式,使許多人原本認為“奧爾夫教法雖好,但難以掌握其要領,尤其師資培訓不知如何入手……”,這次通過學習,更清楚了。朱迪教授還被美國奧爾夫協會破例特許借出六盤錄像資料給學員觀摩,大開了眼界。辦班期間劉沛、李妲娜、李燕詒、陳淑宜老師還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和示范教學。朱迪教授看了課后說“我一定要請你們去美國講學”。在商談美中今后繼續合作培訓師資的活動時,她一再表示以后辦班應是中美教師一起擔任教師,既肯定了中國同行這些年的創造性努力,也以此強調該教育體系對本土化的重視。這次朱迪教授還帶來了“新式武器-----音筒(BOOMWHACKERS)”,一種帶音高的可敲擊的塑料筒。為學員們展示了其精彩的教學效益:用極簡單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并即興奏樂、律動和多聲合奏等(包括簡單和聲編配和演奏)。據說1997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節上曾有千人校友用音筒大合奏的盛大場面。極受歡迎。 清華大學藝教中心主任劉沛教授在結業式上曾歸納了六點收獲:在教學目標方面,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基于詞語理解層面的單一音樂知識的傳承(也就是接受和記憶)目標,涵蓋如下六方面。 1.基于全身心的個體和群體參與和感知體驗而獲得的積極的音樂情感結構因素,包括積極的音樂態度、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并為終身的音樂參與和學習奠定動力
2.基于全身心的個體及群體參與、感知體驗和思維加工而獲得的音樂基本的核心概念,包括對音樂的普遍性的內在要素、音樂的特殊的文化語境相關聯的認知、以及通過關聯和整合課程環境內的多學科學習過程,鼓 勵即興、直覺、想象、問題解決和表現自我等任務驅動,形成追求新異且合理的創造性思維心向和策略。 3.通過全身心的個體及群體的綜合型、創造型音樂與相關藝術的參與過程,獲得的基本音樂能力、以及善于在團隊中從事協調、組織及合作的社會交往行為和能力。 4.通過學習過程中頻繁的動態式個體投入,形成的健康、完善的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自信、自尊、自律、合作,以及對影響學生認知和學習策略發展的消極人格因素的解放。 5.通過以民族音樂為起點的多元文化視野的擴展,形成的民族音樂和世界音樂價值的文化觀點。 6.通過音樂學習過程中體態藝術的參與、開發和即興創造,發展身體的協調感和健康概念。 朱迪教授還將帶來的許多珍貴音像、教材資料贈送給主辦單位,希望盡快在中國翻譯出來,她將會建議作者與出版商與中國教師合作(適當迭用中國文化)出版中國版. 在結業式上清華大學教務處領導親臨會埸,被師生們發自內心地真執情緒和別開生面的活動課程所感染,會后就指示清華藝教中心將這種方法融入大學生音樂素質教學中,開設綜合藝術素質實踐課,并作為課程改革立項,現己開始運作。 來自香港和新加坡的同行也盛情邀請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派教師去講學。學員們紛紛表示將把學習的收獲帶回去,為教育改革作出新的成績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