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
地址:
郵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專家訪談】謝嘉幸:傳統音樂應該成為文化教育的主體
【奧爾夫大會專家訪談錄】
第二期
謝嘉幸教授
“傳統音樂不應該僅僅處于‘被研究的對象’或是藝術音樂創作的‘下腳料’的地位,而是應該成為文化教育的主體。”——謝嘉幸教授
本期概要
Q & A
● 在奧爾夫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問題上,應該如何做?
● 奧爾夫藝術教育在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建議有哪些?
● 奧爾夫藝術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是什么?
采訪人:王 昕
被采訪者:謝嘉幸教授
采訪時間:2017年7月15日(第一屆中國奧爾夫教育大會召開的第一天)
采訪地點: 成都綠洲大酒店
01
“奧爾夫藝術教育仍然存在著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難題,有待解決。”
——謝嘉幸教授
Q: 謝老師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請問您如何看待這次首屆奧爾夫教育大會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呢?
謝嘉幸:在李老師這么多年對奧爾夫教學的努力推廣和這次的號召下,很高興看到這次大會的召開。奧爾夫從80年代到至今的發展,對中國的音樂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著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難題有待解決。
02
“這次大會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本土化。我稱之為'在地化'。”
——謝嘉幸教授
Q:那您認為在奧爾夫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問題上,應該如何做呢?
謝嘉幸:我看到了這次大會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本土化。但是,我的叫法稍微有些不同,我稱之為“在地化”,英文都是“localization”。
在地化和本土化有什么不同呢?
在地化是在全球的背景下考慮地方的特色,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引用Sheikha Al Mayassa的一句話:我們不想要千篇一律,但我們也希望互相理解。
奧爾夫教學的“在地化”,是導向奧爾夫在傳播的過程中,與本地的、本土文化的結合與碰撞。
03
“傳統音樂不應該僅僅處于“被研究的對象”或是藝術音樂創作的“下腳料”的地位,而是應該成為文化教育的主體。”
——謝嘉幸教授
Q:(奧爾夫藝術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與碰撞,那么,在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您有什么建議呢?
謝嘉幸:這也是今天剛剛講座的重點: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承和文化教育。
目前,傳統音樂在我國的教育中還沒有進入到主體的背景,還處于邊緣的境地。這也是奧爾夫在中國未來發展時,應該走的路線。要逐漸加強自身的特色,要從了解傳統音樂本身開始,那么,關鍵問題在哪里?在教師人才。
我們要認識到目前我國傳統教育的缺失問題,傳統音樂不應該僅僅處于“被研究的對象”或是藝術音樂創作的“下腳料”的地位,而是應該成為文化教育的主體。
我們的任務是確立我國當代藝術音樂教育的體制,未來,奧爾夫能不能在這方面探討和有所作為是很重要的。
Q:謝謝您,謝教授!
感謝關注
期待您點擊留言
與我們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