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
地址:
郵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在這世界上,
美國國際學校、英國國際學校……很多
你有沒聽過 '中國國際學校'?(孔子學院除外)
當我們的家長,千辛萬苦,
送自己的小孩子,送去國外,
去做留學生、小留學生、小小留學生的時候,
你有否聽說過,
國外的父母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中國,
做小留學生? ”
如果,答案是沒有。
那么,這一切,出了什么問題?
面對我們的六藝
我們的詩詞樂賦、水墨丹青
我們的二十四節氣
古琴詩樂
我們古人圣賢豐富而內省的精神領域
我們幾千年的文化
在當下在這片土地上
生長出怎樣的教育
給我們的下一代
給我們的未來
奧爾夫(原本性藝術)教育大會
我們用音樂探索著這些
屬于中國這塊土地的文化
主題詞:“本土化”探索之二
本國化
本國化
詩詞古韻
用最簡單的音,唱深遠的詞。
從詩經到元曲,中國古代詩詞,都是詞曲合一的歌曲。無數詩篇,流傳至今,詞猶存,曲何在?
李妲娜老師工作坊,以秋思為題,
用中國文字語言中的音樂,尋找失傳的歌樂舞。
水聲、風聲、烏鴉叫,馬蹄聲、嘆息聲,
從嗓音模擬到肢體、戲劇表現,
枯藤高低,纏根盤錯,
文字字音的高低,在肢體的高低中,
情緒的悲喜,在身體的收放中。
中國畫,一墨八種彩,點線寫意,
詩句字詞中字音高低,在用墨干澀、筆法中體驗??茽栁氖謩?,唱出四聲部秋思古韻。
用最簡單的音,唱深遠的詞,
一曲秋思,
呤唱出深遠龐博的中國文化。
本國化
蟲魚花草
張貝特老師工作坊《竹趣》。張老師選擇了具有中國風味,民族情懷的竹子作為活動材料,竹子從古到今不僅寄托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懷,還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張貝特老師,從嗓音進入到音色音高的探索,在加入肢體律動與竹子結合,從兩人一組到自由組合,從創設固定音型到不同聲部唱奏,從單聲部到兩聲部再到四聲部,難度逐漸加大。最后將嗓音,隊型,聲勢,造型,融為一體。最后張貝特老師還將美術元素融合到了《竹趣》
本國化
民間音樂
當下我們音樂教育的瓶頸:研究者與教育者是兩張皮,教育者與環境中的民間音樂也是兩張皮。
--------郭巍
一首古詞,從白石道人歌曲集到清代祭天禮樂,一幀幀充滿視覺意象的古譜,從中國兩百年前的工尺譜到西方中世紀圣詠,從五四時期的抗戰救亡歌曲到日本動漫的經典唱段,從意大利歡樂的纜車到臺灣的阿里山,多元文化在歌聲中融合。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
本國化
中國哲學
本國化
服飾生活
本土化——本地化
原本性藝術教育“本土化”
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在這大會第二天中,
我們繼續著“本土化”探索,
在這一天,
我們強烈地感受著本土化中特質之一
——本地化:
兒童生活環境的風土人情,民間民俗,
地域差異下,
本地兒童在學校正學習著什么,
生活中正關注著什么
……
本地人們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感,
時間中的當下,地域中的方寸
“本土化”
藝術教育就在本地當下